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暨“开学第一课”顺利举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大学 王艳龙 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暨“开学第一课”顺利举行

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 暨“开学第一课”顺利举行

2024-07-12 12: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9月12日晚,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在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学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博士生导师邵雯艳、科研与教务办主任袁丽云、辅导员杨兴丽、孙薇、王占龙以及2023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出席了典礼。会议由学院研究生会第十九任轮值主席张心雨主持。

典礼伊始,全体师生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随后,学院党委书记宋清华上台致欢迎辞。首先宋清华代表学院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和全体师生对2023级研究生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苏州、苏州大学和文学院的情况。她说,生活在苏州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一个人的福气;在苏州大学这所文脉悠长的高校读书,是骄傲;同时,能在文学院与那么多优秀的大师为伍,更是一种幸运。最后,宋书记从三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要求,一是要爱国敬业,不辜负青春年华;二是要敬畏老师,不害怕老师;三是要敬畏学问,不敷衍学问。修一等品行,成一等学问!并祝愿同学们能在独墅湖畔遇到自己的另一半,学习愉快,学业有成,不负学问不负卿!

博士生导师邵雯艳教授作为德政导师代表进行发言。首先,邵老师祝贺同学们经过漫长而艰辛的学习岁月步入理想的校园,并分享了作为博士生导师身上的重任。接着,邵老师引用黑格尔的话,从“情况”“情境”与“情致”三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两点要求。并勉励同学们要以过硬的专业学识、出色的科研能力、勇于担当的高尚品格和强健的体魄,实现更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自由与和谐发展。

 

研究生学术代表、2022级博士张煜棪以“吃自助餐”作比,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读研读博的心得。她建议同学们牢记毕业要求,多跑办公室、多听老师言,上好课、写好作业、干好实习,同时积极参加学生工作与专业技能比赛,利用实习机会多与校友联系,深入行业内部,提前感受行业生态与自我理想的模样。在成为一个论文作者、奖项得主与项目管理者之前,也要做一个讲道德、重情义、爱思考、能表达、有信念的公民,高度觉知并尊重自己的身心需求,感恩并回应别人的爱与关怀,这是作为“人”的必修课。

 

文学院研究生会第二十任执行主席刘音孜作为班干代表,与同学们分享了“怎么样走过研究生生活,才算得上不虚此行”这个话题。她从“集体主义的精神”“全面发展的关照”“文化传承的情怀”三个方面介绍了可以把研究生生活“读厚”的必要素养,与同学们交流了开展研究生志愿服务以及学生工作的心得。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大家在学术上或许有着不同的前进方向和学术追求,但是都可以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通过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充实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

 

最后,2023级博士李慧文作为新生代表,从三个方面与同学们分享了完成新身份转变的感悟。一是星辰高远,唯爱可至。人生中有一段时光是同热爱的专业在一起,那是极为幸福的一件事。二是博物致知,文以化成。在研究生阶段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形成一套有效的思维体系和方法论。三是积思而尽远,致行以博大。做学术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在心中给自己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这样才能在这个“内卷”和浮躁的社会中重循着自己的节奏淡然自处。

 

开学典礼圆满结束后,文学院院长曹炜为研究生新生们带来了“开学第一课”。

首先,曹炜院长祝贺所有上岸的研究生成为文学院新的成员,从此荣辱与共,休戚相关。他提出研究生要保持“四个热爱”,即热爱国家、热爱苏大、热爱文学院、热爱所学专业;他要求研究生要坚持“三个有”,即有志向、有格局、有品位;他鼓励研究生要具备“三个勤”,即勤于阅读、勤于思考、勤于写作;他劝诫研究生要做到“两个看淡”,即看淡物质享受与看淡虚荣名利。做到以上几点,便可以真正贯彻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接着,曹炜院长向同学们系统梳理了苏州大学文学院从建校至今的“辉煌院史”“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与“师资储备”, 对同学们提出了两点期许。一是认真完成科研任务与学位论文写作,积极与导师沟通论文题目,确保论文研究撰写的可行性;二是能在独墅湖畔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得到心灵上的共鸣,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至此,文学院2023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圆满结束,希望同学们在这条漫漫求知路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用奋进青春诠释天道酬勤,用知识力量谱写时代华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